【企业经营管理】
企业管理16字精髓:
能者善为、建则善成、共赢致和、行稳致远。
能者善为:宣示高端精湛、科学权威的高度自信。坚持勇变革、强管理,不断提升集成创新、市场拓展、经营管理、风险防控、队伍建设等综合实力,争做行业的引领者、事业的开拓者、社会的示范者,以敢为天下先、勇争天下强的胆识推动企业高端、优质、高效发展。
建则善成:创世界品牌、铸世纪丰碑的高远志向。坚持建一项工程、树一座丰碑、交一批朋友、拓一片市场、育一批人才的思想,永葆积极、向上、健康、阳光的精神风貌,顽强坚韧地追求进步,以睿智勇为、舍我其谁的气魄拓展人生新格局。
共赢致和:共赢是成就事业之基,致和是全面发展之魂。信守开放包容、协作共进的合作意识,营造“一家人、一家亲”的感情氛围,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、以发展凝聚人心、以转型打造优势、以融合共铸和谐,推动员工、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。
行稳致远:行稳是永葆基业常青之根,致远是打造百年企业之道。发扬脚踏实地、稳中求进的从业风范,倡导锲而不舍、驰而不息的创业精神,敏锐抢抓机遇、顺应形势,永远直面挑战、克难奋进,开辟企业永续发展的新境界。
企业管理的十种模式:
一、“直接管理”模式。三个基本功能:“确定经营方向”、“联合群众”以及“激励和鼓舞”。
二、“迂回管理”模式。“实现计划、预测过程”,“企业组织和人员配备”以及“控制和解决问题” , 注重中间迂回过程的组织。
三、“走动式管理”风格。“身先士卒”,深入下去,体察民意,了解真情,沟通意见,与部属打成一片,共创业绩。
四、“智慧至上”原则。提倡团队合作精神,要求管理人员勇于创新,敢于战胜各种困难,能者上,劣者下。
五、“会馆文化”模式。反对条条框框,提倡“人治”。
六、“一分钟”管理原则。一分钟目标、一分钟赞美和一分钟惩罚。
七、“1+1>2”。 实施“1+1>2”的派延传播效应,抓好一个客户的服务,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客户。
八、“和拢式管理” 。 “整体”和“个体”合成,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,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,相互融洽。
九、“抽屉式管理”。明确岗位及职务工作规范,每个人的“职、责、权、利”相统一、相结合。十、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思想。
十、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思想。“武装人”、“关心人”、“引导人”、“塑造人” ,本固枝荣,抓好“以人为本”最重要的因素,为企业管理经营打好坚实的根基。
企业经营管理六大关系和八大系统:
企业管理六大关系:
一是要解决与市场的关系,包括“客户关系、竞争者关系、合作关系”;
二是要解决与政府的关系,尤其是与拥有公权力部门的政府关系;
三是要解决与金融单位的关系,任何一家企业没有金融单位的支持,是很难开展企业经营活动的;
四是要解决与员工的关系,员工是企业的财富资源,要激励和爱护员工,使员工能为企业尽心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;
五是要解决与股东的关系,股东是企业利益的攸关方,要让股东全心全意、齐心协力为企业创造价值;
六是要解决与新闻媒体的关系,所谓成为萧何败萧何,新闻媒体的影响作用关系很大。
企业管理八大系统:
一是预算和计划系统,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经营活动之前,必须要有合理的预算和计划方案比较,并作出正确的选择;
二是组织架构系统,对企业的每个岗位进行明确的分工,述职及责任到人,让每位员工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;
三是企业文化系统,企业文化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形成每位员工、包括老总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,老总如何建设和推动,员工如何执行,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动是经年累月的结果,实现它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变得游刃而有余;
四是垂直指挥系统;
五是横向联络系统;
六是检查反馈系统;
七是招聘任用系统;
八是教育培训系统。
企业管理【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】的辩证哲学理念:
辩证唯物主义认为: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。
一方面,人的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;另一方面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。意识是由理性和非理性两方面构成,意识除了受理性的智力影响,还要受到包括情感、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制约。人的非理性因素因人而异,具有很多不确定性,当不确定的非理性因素作用于人对事物的认识时就产生不同的意识,有的反应了事物的本质,有的则是对事物本质的错误理解。
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应事物的本质,也只有那些真正反应事物本质的意识才是正确的。
哲学理念:就是“物质决定意识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”。
物质决定意识:世界观决定方法论,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。每个人的思维方式,看问题的角度受其自身条件的制约。每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,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,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,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。人们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不同,每个人的知识结构、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,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。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,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。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:客观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。人认识的差别性,结果只能由实践来检验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强调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
【企业管理中可能诱发的“破窗效应”因素】
“破窗效应”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的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,这种现象不仅在社会管理中经常出现,在企业管理中同样要谨防“破窗效应”的发生。
1、规章制度不严密、不完善。
一个企业部门的作风来源于部门的风气,取决于部门中正气和邪气谁占主导地位。规章制度是进行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,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。规章制度不严密、不完善,就出现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”的混乱局面,容易使员工产生离心力。
2、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。
企业管理中,如果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事情,部门管理者没有严肃处理,人性中的从众性弱点会产生法不责众的暗示心理。如果对第一个闯红灯者不予制止,就会给所有等红灯的人们这样一个暗示:违反规则不会受到惩罚且能获益。而且,人们还会这样想:反正我不是第一个闯红灯,前有车后有辙!尤其是对于那些 “小奸小恶”予以放纵,久而久之,制度就会成为摆设,使员工产生懈怠轻视之心,工作流程会“被改进”,工作目标会“被修订”。
3、初战不慎,开局不利。
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,各种“第一”所产生的辐射效应是无穷的。第一次会议,第一次劳动竞赛,第一次质量安全检查,第一次优秀员工评比……如果每一个“第一”部门经理都能认真设计,严格要求,每一个“第一”都能获得成功,那么今后这些活动将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;反之,若有某个“第一”因为设计不够严密,或者管理不够规范到位,则员工很容易从中看出他们“活动”的可能性,以后这一类的活动如果想再“亡羊补牢”严格要求,难度就大得多。而且,若后来仍无有效方法进行改进的话,则这一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又会辐射到其它类型的活动中,形成“破窗效应”。
4、对错误行为教育不及时。
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及时、彻底、“一针见血”。有时候,由于事务繁忙,错误行为本身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,或由于其它的一些客观因素,部门经理是在员工错误行为发生几天之后,甚至是几个星期之后才对其进行处理;有时有些部门经理又可能把员工的错误进行“冷处理”,或者只是轻描淡写的批评就了事。这种不及时的教育就象隔夜的茶,一旦错过了认识的兴奋点,就很难再在员工心中引起共鸣;事后说多了反而会增加员工的逆反心理,为今后的管理设置路障。
5、教育方式不得法。
如果教育无法深入人心,则员工可能出现“阳奉阴违”的现象:表面上承认错误,接受教育,实际上“心结”仍未解开,容易伺机再犯;如果企业部门存在类似的员工,则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,在部门形成一股“反势力”,使部门工作处处受阻。
企业管理如何防止“破窗效应”:
1、标准力求精细化,不准打破“窗”。
制度、标准、规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,也是防止“破窗效应”的安全网。制度、标准、规范应力求精细化,才具有可操作性。如:办公职场、生产车间实施6S管理标准,就必须要始终围绕“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、安全”六个方面展开,制定详细的标准要求。工作场地不仅要求地面干净、墙面整洁,办公实施统一放置、环境干净整洁,充分关注细节,才能防微杜渐,形成良好习惯,使得管理不断推进。
2、执行做到严格化。
及时修好“窗”。制度、规范、标准上墙是前提,执行严格是保证。管理制度、标准、规范只有落实到行动中,才能有效地制止“破窗效应”的发生。执行严格,包括执行及时和执行到位。当第一扇“窗”打破时,要及时处理,而且要按照标准处理到位。
3、管理实现持续化。
时时维护“窗”。由于人性中的惰性,养成一个好习惯比形成一个坏习惯要费力费时。好习惯需要长时间一点一滴积累,而破坏一个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往往瞬间即可完成。同样的道理,制度、规范、标准上墙,执行严格,短期内防止“破窗效应”并不难,难的是将制度、规范、标准执行到底。执行一项新制度,有时会经历“领导重视——重点推进——懈怠执行——制度落幕”这样的制度效力衰减过程。当执行懈怠时,“破窗效应”慢慢显现;最后制度落幕,悄无声息,“破窗效应”不断扩散,“好事”无人做,“坏事”、坏现象随处有。只有把管理持续化,把执行和落实始终作为重点来抓,才能有效地防止“破窗效应”的发生。实现管理持续化是企业管理的内涵,是防止“破窗效益”的保障。
破窗效应的应用实践:
八大著名管理定律“破窗效应”: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,根据“破窗”实验提出来的。他们认为,被打破玻璃的窗户如果不及时修复,就会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,而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,犯罪就会滋生和蔓延。“破窗效应”更多地是从犯罪心理去思考地问题。不管把“破窗效应”应用于什么领域,角度虽然不同,道理却相似。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,必须及时修复“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”,以免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。
在现实生活中,尤其是在企业的管理中,受环境的暗示和诱导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。例如:在窗明几净、环境优美的场所,没有人会大声喧哗、乱吐痰或乱扔垃圾;相反,如果环境脏乱不堪之处,则会时常可以看见“吐痰、便溺、打闹、互骂”等不文明的举止。在公交车站,如果大家都进然有序地排队上车,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目光而贸然插队呢?与此相反,倘若车辆尚未停稳,心急的人们便你推我拥、争先恐后上车,那么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,恐怕也没有耐心了。因此,环境好,不文明之举就会有所收敛;环境不好,文明行动则会受到影响。人是环境的产物,同样,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,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。
“破窗效应”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,在企业管理中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东巍集团,推进的6S管理,目的就是让公司工作场所变得整齐清洁,工作环境变得舒适优致,使企业成员都养成做事耐心、细致的好习惯。
企业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,防止“破窗效应”的发生。尤其是对一些看似微小,但对企业影响面广、影响深远的“小过错”, 公司不能姑息、容忍,一定要“认真”地去处理,及时修复“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”,防止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。防止、杜绝,企业中最先破碎或可能破碎的玻璃窗。企业不但要苦练内功,还要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。一方面可以减少危机发生的频率,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危机发生时,集中力量控制局面。
仔细研究便不难发现,“破窗效应” 虽然也有明显的缺陷,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。企业内部管理混乱,企业不景气,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,这样的例子在企业内部也并不鲜见。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,环境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,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,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,才能成为“有源之水,有本之木。”
“破窗效应”对人的成长也是有影响的。如果一个人第一次吸毒没有被制止,可能就会有吸上独毒隐;如果一个人第一次抽烟没有被制止,可能就会抽上了;如果一个孩子第一次玩游戏到深夜,做家长又不去管教,那么孩子可能就会认为可以玩到深夜;如果家里人第一次用完东西不放回原处,很快家里面就会到处摆满东西……细节为什么能影响结果?因为细节对人的暗示性纵容,会对事件的结果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。
在企业规章制度管理中,对第一个迟到的人一定要被处罚,否则别人会认为迟到不重要;第一次浪费资源的事情不去制止,那么公司的员工就会形成浪费的习惯;第一个上班玩游戏的人一定要批评,不然大家会比着玩;违反公司流程的第一次行为必须严肃处理,类似的行为才不会重复发生……这些事情并不难,缺的只是下定决心、持之以恒、配套机制、形成文化、定期更新。